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网站地图

广告 广告

•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物流学院 > 案例 >正文
  • 阅读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走进义乌:今天还需要“鸡毛换糖”精神吗 ?

  被誉为“小商品之都”的义乌是浙江省的一个县级市,总面积1105.46平方公里,截至2023年末常住人口为190.3万人。2023年,义乌的GDP首次突破2000亿,达到2055.62亿元,同比增长8%。

  在去义乌的高铁上,我看到《金华日报》头版文章中一组由义乌海关发布的外贸数据显得特别亮眼:2024年前7个月,义乌进出口贸易总额同比大幅增长18.1%。细分来看,前7个月义乌对美国、“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等热点区域的出口同比均出现大幅增长。

  ‍‍‍‍‍‍‍义乌,是如何不向“大环境”找原因,而是在同一个众口之中“不太乐观”的全球大环境下获得了进出口贸易额的高速增长的?

  01

  要来一次义乌

  有人说,要来一次义乌,看一下小商品世界的繁荣,以及这里的商人是如何从“一针一线一根吸管一片塑料花”逐渐积累起来巨额财富的。

  财富在这里是“低调的奢华”。当你看到那些普通的人们,那些从普通小物件开始的创业故事时,也会给自己一些信心:你也可以像他们一样,靠双手一点点去创造财富。

  在这个素有“世界超市”之称的全球小商品城里,到处充满着有关义乌城市精神的宣传。即便在酒店的餐厅,一个置放佐料的小台子上面也展示着几个醒目的大字——“在义乌有生意更有生活”,它在告诉人们这个小城的特质——无处不是生意的生意之城。

  走进义乌由五个区连接在一起的小商品城(现在叫义乌国际商贸城),感觉仿佛掉进了商品的海洋。

  初次来到这里的人们,满眼望去是一脸的惊诧:一是商品数量繁多;二是在商品销售链条上,最初的价格竟如此之低。

  中国文化中的“不积跬步”“不捐细流”在这里有最现实最生动的注脚。

  义乌今年前7个月的进出口总额同比大幅增长18.1%,这个数据明确地显示出义乌在全球经济发展周期中的经济韧性和活力。

  义乌小商品城万千商铺的商人是讲求实际的,没有多余时间说与生意无关的话。一路看过来,他们有的在忙着和外商谈订单,有的忙着在网上处理订单。

  到了中午,商铺里的人大多数会拿出一个小桌子放在地上,或一个人,或几个人凑在一起简单吃个午饭。有卖盒饭的流动车在商品城里窄窄的过道上走过。在两个区域相隔较大的空地上,间或站着一位将新鲜水果打成果汁的人。果汁不贵,也透着商贸城对商品的定价原则——薄利多销。

  虽然数字化建设在进行中,直播在这里也有着广泛应用,但是很多细小的商品如果不触摸体验手感,不亲临现场区分它们的不同还是不行,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里一半的采购者可能都是外国人。

  数据统计显示,在义乌的商贸形式中,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一贸易方式也非常适合这里小商品贸易的特点。

  义乌的夜市多,除了烟火气当然少不了生意。品目繁多、价格低廉的商品在这里不仅吸引了当地人、国内游客,还有很多外国人前来扫货。价格低廉对所有人都有吸引力。

  卖包儿的女老板告诉顾客,店里的包儿全都是一百元,不用询价也不要砍价,没有时间多做介绍。当她遇到最后一位顾客时,已经超过晚上十二点了。新一天的凌晨,她不愿再多说话,赶紧往车里收拾着货品,有一点疲惫地说,“别人一会儿可以回去睡觉去了,可是我不能,我还要给其他的批发客户发货。”

  02

  “鸡毛换糖”精神铸就的商业文明

  义乌的生意,这是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对这座城市的共识。

  义乌有一家餐馆的名字就叫“‘鸡毛换糖’义乌菜”,餐馆设计使用的文化元素都是在讲义乌人的商业精神。义乌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和44年小商品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为中国商业文明积累了沉甸甸的财富。这份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史上的义乌样本是一群普通人的奋斗史,众人的细微之力聚合在一起,把这座浙江内陆小城稳稳地推向世界。

  餐厅墙上的文字,是这座小商品之都的商业文化内核,读来既朴实、心酸,又闪闪发光。文字显露出来的点滴情感都是普通老百姓的小心思和大心愿,那些心愿和挑着担翻山越岭的行动最后铸造成铁打一般的商业文明,成就了今天的义乌。

  “百样生意挑两肩,一副糖担十八变;翻山过岭到处走,混过日子好过年”。这是谁对义乌挑货郎做生意的场景进行的描写已经没有可考,没有豪言壮语,是真实的白描。谁愿意在外面走街串巷呢?为了生计,混过这些艰难漂泊的日子,心里最想的是要回家团聚,过中国人的年。几百年来,“鸡毛换糖”曾经是许多义乌农民重要的谋生手段,走村串户,沿街叫卖的“鸡毛换糖”人用手中的拨浪鼓摇出了亚洲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农民世代相传的“鸡毛换糖”经商传统,是被誉为“华夏第一大市”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崛起的历史渊源。

  新时期的义乌人,是改革开放红利的受益者,也是在政策的变化中最敏锐的机遇发现者。当年,义乌在改革开放号角吹响第四年的1982年,成立了最早的义乌小商品市场。现在,一走出义乌的高铁站,在通向出口的通道两侧,是多幅红底黄字的最新中央精神的落地发展提法,显示出一个小城的中国特色,细微的脚步跟紧时代的大潮。比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全会精神 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世界小商品之都”等,既有最新的中央精神,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在临近出站口的地方,高铁里的设施也尽显全球小商品之都的风范,有一个印有汉语、英语、韩语等五种语言很明显的公安标识,汉语意思是“境外人员服务处”。同时,由于同中亚等地进行贸易的中国人多为西北的少数民族,旁边服务处里面还设立了 “少数民族服务点”。

  在高铁站出口正对面的电子显示屏上写着“小商品 大市场 不断地再造新的辉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20日考察调研义乌国际商贸城时作出的重要指示。这句话也同样出现在义乌国际商贸城里面。

  我在长三角一些小城市调研时发现,这里在改革开放之初即开始经商的企业家们,当年在改革开放政策引领下通过艰苦奋斗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到今天,即便有的已经成为业界非常成功的企业,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仍然惯性般地关心,而且有的民营企业自己组建研究团队,要对最新的文件纲领进行仔细研究,从中寻找商机。

  义乌商品出口到全球各地,这引来了前来这里采购货物的外地商旅。为了方便他们在这里的商务往来,在我所住的酒店前台尽显为各国人士、各类支付方式提供服务的温馨细节。“便利支付在浙里”的一块小牌子上面显示接受的付款方式包括多种:现金支付、数字人民币、银联、VISA、AMERICAN EXPRESS、JCB、Diners Club INTERNATIONAL、DISCOVER、云闪付、支付宝、微信等。在贸易支付方式上,义乌还推出了自己的“义支付”(YIWUPAY)来满足贸易伙伴的跨境支付和国内支付两种支付服务。

  小城义乌,不仅有四通八达的高铁,还有机场迎接全球来客。由于义乌处于全球小商品采购中心的地位,这里的跨境货运十分发达,中欧班列将这里的中国制造商品运往世界各地。今年是“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平台)开行十周年,十年来班列累计开通运行20条线路,辐射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座城市。

  不仅如此,因为义乌特殊的城市功能定位,义乌机场通过四次扩建,成为全国第一个对境外开放的县级机场航空口岸。2023年8月29日,义乌往返鄂州全货机航线实现首航,这也是义乌机场开通的首条国内全货机航线。

  03

  从数据看义乌内外贸易“双循环”

  义乌和多少个国家做生意?义乌的商品对接全国多少个省市?

  现在的义乌,定位于国际国内“双循环”的节点。如今,义乌的商品卖往海外,同时也卖往全国各地。

  如今来义乌的除了订货的人以外,还有一些游客。当地政府注意到这样的情况后,就在义乌小商品城里做出了一些小变化:在临近主要街道的商铺,会拿出一点儿商品放在门口满足普通游客的零售需求。

  具体来看一下义乌海关公布的外贸数据。2024年1-7月,义乌市进出口总值达3791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出口3359.7亿元,同比增长18.5%;进口431.3亿元,同比增长15.7%。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值占浙江全省的份额分别为12.6%、15.0%和5.5%,占比分别提升1.2、1.3和0.4个百分点。义乌在外贸方面显然是全国的“优等生”。2024年前7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24.83万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出口14.26万亿元,同比增长6.7%;进口10.57万亿元,同比增长5.4%。义乌的商品进出口涵盖全球市场。其中,今年前7个月,义乌对非洲、拉丁美洲、美国和东盟等主要贸易市场的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对应上述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额分别为683.3亿元、631.5亿元、481.5亿元和37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4%、27.8%、32.2%和35.8%。义乌对印度、沙特阿拉伯分别进出口184.9亿元和91.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0.2%、13.0%。

  近几年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对中国的进出口渐趋增长 ,义乌与这些国家间的外贸往来数据也很不错。今年前7个月,义乌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计进出口额达到2362亿元,同比增长20.4%,占同期义乌进出口总值的62.3%。

  从出口方式来看,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依旧占主导地位。今年1-7月,义乌市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2701.8亿元,同比增长24.3%,占全市出口总值的80.4%。同期,义乌通过一般贸易进出口869.5亿元,同比增长4.0%。今年1-7月,义乌市进口消费品253.2亿元,同比增长28.5%,占全市进口总值的58.7%。其中,进口美容化妆品及洗护用品46.7亿元,同比增长37.1%。

  同样是对义乌贸易的一个观察点,8月15日,浙江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小商品城”)发布2024年半年报称,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67.66亿元,同比增长31.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14.48亿元,同比下降27.54%。对于一升一降,小商品城的解释是,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加16.05亿元,主要是市场经营、商品销售及贸易服务均较去年同期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减少5.5亿元,是由于投资收益及资产处置收益减少10.51亿元,而市场经营及贸易服务净利润增长5.01亿元。

  对于贸易,数据是最能说明问题的结果。义乌的小商品进出口在全球经济转换周期中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原因在于直接对接客户需求,从需求找到市场,这对于生产经营来说是最简单的道理。

  04

  义乌制造的标准化管理

  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过五次迭代升级,如今这里的商品不仅局限于技术含量较低的手工作坊,在整个小商品城里面,既有手工产品,也有走向国际的自有品牌,有当地制造,也有全中国制造。除了产品品类丰富以外,产品层级也多种多样。

  对于义乌的商品,人们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最初的手工作坊阶段,人们经常开玩笑说到哪里旅游买到的纪念品都是义乌出产的,这体现了义乌制造业能力之强,然而,义乌制造绝不是质量低的代名词。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产品在海外有过 “质量差价格低”的评价,这给中国产品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是,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发展,现在中国产品的质量已经跃升了多个台阶,中国正逐渐向产业链中上游迈进。

  随着中国制造整体的提质升级,义乌近年来将标准化生产提上了日程。

  在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多个场景里都有提到标准化生产的重要性。比如,有这样一段话:“标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从中国古代的‘车同轨、书同文’,到现代工业规模化生产,都是标准化的生动实践。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标准化在便利经贸往来、支撑产业发展、促进科技进步、规范社会治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标准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世界需要标准协同发展,标准促进世界互联互通。市场的繁荣需要更好品质的商品,创新标准实施与应用,促进市场繁荣与发展。”

  在义乌小商品城里,有历经了三代人的制伞品牌——星宝伞的商铺。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来义乌调研考察时曾到过这个商铺。如今,星宝伞已经在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都有销售。这样一个当地的制造业品牌本身就是全球品牌。

  义乌是浙江的义乌,是中国的义乌,也是世界的义乌。如今这个市场成就了成千上万的品牌,其中很多被销往海内外后成为世界品牌。

  在商品城的主街道里,一些商铺摆出了供前来的游客购买的商品。一位商铺主人说,因为有一些人不是批发商,只是来旅游考察的,所以为了呼应这一类群体,便提供了零售服务。但这种零售服务商铺并不多,而且提供的零售商品品类也不多。义乌小商品城,可以说是一个商品的海洋。我们从来没有想过生活中需要这么多东西,我们看到这些商品后才醒悟过来,我们所用的那些细小的商品可能就来自于这里,比如一个剪刀、一个发卡、一个胸牌的塑料套、一朵节日里用的装饰假花、一把铁锹……义乌小商品城的英文网站的域名是www.chinagoods.com,直接对应着“中国商品”这四个字。作为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拥有最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和完整的产业链超乎想象,这也成为当今中国经济的优势所在。在义乌了解中国商品,可以见微知著,知其体系之庞大。

  走在义乌的街头,一条街一条路地观察,会发现街市也是小商品交易区,有的直接以一种小商品来冠名。比如稠州中路就是货架一条街,临街的商铺几乎都是卖货架的,各种各样的货架,想买货架的人在这条街上肯定能找到一款心仪的。

  义乌是一个小商品贸易城,也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展示商品的大货架。如果你想知道世界上到底有多少种商品,不妨到这里来数一数。参观旅游也是这里新的商机,将全球小商品之都打造成文商旅结合的好版本。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形成,把优势做足做强,便会衍生出相应的价值来。有的商位还被授予“购物旅游推荐商位”。

  人们现在在谈到企业出海的话题时,似乎觉得这是一件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从义乌的小商品经营来看,这里的商家不是为了出海而出海,还是那个不变的真理:哪里有市场,生意就做到哪里。多少年前的义乌人就翻山越岭走街串巷把物物交换的生意做到中国的千家万户,而今,他们的生意又跨越山海做到全球。这里商铺的主人们并不认为做到全球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只是自然而然的事。这里店铺的老板们会说英语也不是一件稀奇事,因为他们每天面对的客户就是外国人,外语是必备的交流工具。一切都是实用的,不多余的。

  配合义乌小商品的全球贸易,在义乌除了有小商品城外,还有成片的共享云仓,装货的大卡车或停或行,将货物运往要去的地方。

  05

  我们要有一点儿义乌精神

  观察义乌,其实会让人变得更加内省。

  我能做什么?我能为这个世界需要我的人做什么?

  大环境并不是不重要,我们都希望生活在一个各种外部环境都非常适合个人生活、就业、成长的环境中。但是,这个世界从来就不会一直风和日丽。当有一些条件是我们无法选择的时候,人要想过上好日子,是抱怨,还是努力去突破,把不利的条件变成可以用力的机遇?义乌人告诉世人的答案是:努力寻找市场,解决世界的需要,做成自己的生意。

  义乌最早是一个地处浙江中部交通不便、资源有限的小县城,它距离周边的大城市,如上海、杭州等地都有很远的距离,也就是说并不在大城市的辐射圈里。传统的义乌农民有“鸡毛换糖”做小商品生意的谋生手段,而如今,“鸡毛换糖”是义乌精神的符号和代名词。

  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在中国大地吹响的时候,这些跋山涉水、挑着扁担做生意的义乌人传统的经商精神就像星火被点燃了一样。1982年,义乌就出现了最早的小商品市场,那时,人们把做生意的方式从传统的走街串巷转变为更具聚合力量的摊位生意。到了1984年底,装修了门脸的义乌第二代小商品市场投入使用。当时,义乌的小商品从业者们还成立了协会组织,有资料照片显示,在这个市场挂出了“热烈祝贺义乌小商品市场个体劳动者协会首届代表大会胜利召开”的标语,非常正规和热闹。1986年9月,位于城中路和篁园路口的第三代小商品市场建成。经过两次扩建,到1990年年底,义乌第三代小商品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专业批发市场。1992年5月,浙江义乌第四代小商品批发市场“小商品世界”建成并投入使用。2008年10月21日,义乌国际商贸城三期一阶段市场开业。如今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已经是五区连在一起的规模,出租车司机都要问好客人你到底是去哪个区,因为每个区之间的跨度很大。

  义乌样本,其实是非常朴实的案例,学习它也很容易——从小处做起,从需求做起。

  这个城市的商业精神是对“鸡毛换糖”精神的传承,挑着扁担找市场,行动就好了。只是,谁能做到像他们一样常年离家一村村一户户去寻找生意呢?世间的真理往往并非高精尖高大上的东西。义乌的精神是可以复制的,是可以传说的,是可以说得出的,是可以听得懂的。大道至简,那些所谓的伟大的成功往往就存在于最朴素的道理和最简单的行动之中。

  我不喜欢抱怨,因为抱怨是没有用的。义乌精神已经传承了这么长的岁月,它撑起了这座小城的富足繁荣,它让这片土地拥有希望和活力,它涵养这里的人们勇敢而务实。

  本文来源于第一财经研究院出自物流指闻 ,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文章所用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图片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关键词: 零售,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