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网站地图

广告 广告

•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行业动态 >正文
  • 阅读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进口冷链食品有关知识,要如何强化追溯管理?

  多地在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检出核酸阳性,要如何应对?

  近期,国务院客户端、中国政府网发布了《进口冷链食品还能吃吗?国务院客户端、中国政府网关于冷链食品的6个权威问答!》(下称“问答”)一文。

  在进口冷链食品如何追溯监管方面,《问答》原文指出,目前我国已建成并上线运行全国进口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接入全国平台试运行的9个省(市),冷链食品首站进口量占全国90%以上,基本实现从海关入关到生产加工、批发零售、餐饮服务的全链条信息化追溯。另外的10%主要通过纸质台账、进货凭证等方式来记录追溯信息,也在掌控之中。

  上海市物流协会冷链分会秘书长孙汕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追溯、数字化监测是阻断进口冷链食品疫情传播的重要方法,目前诸多口岸和企业已应用这一方式。对于未来管控趋势,他认为,从事边贸货物交流的口岸人员疫情管控仍然存在一定的隐患,境内关外的保税库接触进口冷链食品的工作人员要加强疫情防控管理。

  如何强化追溯管理?

  《问答》一文指出,没有检验检疫证明、没有核算检测报告、没有消毒证明、没有追溯信息的,不得上市销售。

  文章并显示,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日前上线冷链食品追溯服务专区,目前已接入北京、天津、上海、重庆等地的冷链追溯平台,其他地区将陆续接入。进口冷链食品生产经营者应按要求如实上传进口冷链食品的来源、流向等追溯数据,消费者可扫码查询产品追溯信息。

  陕西业润供应链有限公司总经理魏帮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国际冷链运输的整个链条中,目前异常发现的主要环节在口岸、集散市场及主要存储中心。

  在口岸管理方面,孙汕称,以上海港为例,上海港从11月开始建立“中转查验库”针对进口冷链食品进行消杀检测,建立起第一道防线;后到第二道防线冷链物流企业再进行每一件的消杀入库,一层层的防护网,保障进口冷链食品在流通中的安全。

  在集散市场及主要存储中心方面,魏帮顺称,进口冷冻产品进入集装箱转移到仓库的过程中,是在自然通风条件较好作业的,具有一定自然消杀作用。进入到库区后,工作人员会对制定冷库进行空气消杀。

  他还称,物流公司已对产品建立溯源信息,每一批货物都配发一单三证,即《货物清单》、《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口岸进口冷链食品的消毒记录证明》和《进口产品核酸检验证明》。

  在上述问答所提及的“全链条信息化追溯”方面,易流科技冷链智控事业部总经理王震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基于冷链追溯平台的仓储与运输数据,可以有效实现“仓运一体”,解决数据孤岛的问题,不仅可以实现追溯,更能提高冷链全链条的流通质量。

  在魏帮顺看来,首先,溯源体系本身就是产品数字化的过程;其次,大数据能够有效分析来源市场、销售地区、消费者参与分析、产品流通效能;再次,数字化会让整个链条更加透明,食品安全能够直观描述并呈现给消费者。

  “疫情对国际冷链运输行业冲击巨大。但是从另一方面看,这会引起政府监管部门密切关注、出台相应的措施、推动新技术应用、参与市场加快解决方案的落实。” 魏帮顺称。

  冷链食品总体阳性率很低

  《问答》表示,虽然进口冷链食品检测出病毒数量增多,但冷链食品总体阳性率很低,民众不必因此过度紧张。

  《问答》称,截至11月底抽检监测的阳性率为万分之零点四八,主要集中在食品外包装。而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中的消毒就是针对包装表面的消毒,主要预防流通环节中可能存在的接触感染风险。此外,核酸阳性不一定代表它具有传染性,消毒是灭活病毒,不是破坏核酸,活病毒、死病毒、病毒的片段查出来都可能是阳性。

  之所以自7月以来,多地在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检出核酸阳性,魏帮顺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冷链运输环节有利于病毒存活、产品来源地存在感染人员接触冷冻产品两方面所致。

  从进出口贸易环节来看,魏帮顺表示,进口冷冻食品存储环境为零下18度,低温环境下病毒的存活周期较长,“冷链食品运输工具主要是集装箱,其空间密闭,空气流动条件差,这种环境有利于病毒生存。”

  从产品来源国情况来看,魏帮顺称,当地的工作环境有可能存在人员感染或其他感染源直接或间接接触准进口冷冻食品的现象。11月以来,从美国、巴西、俄罗斯、印度等国向我国出口的冷冻食品频频检测出核酸阳性。

  上述国家是目前疫情最为严峻的国家。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29日的数据显示,美国、印度、巴西、俄罗斯新冠肺炎累计确诊人数排位全球前四。

  此前,多国多次曝出在肉联厂等地出现聚集性感染事件。农场动物投资风险与回报倡议组织(FAIRR)数据显示,在其评估全球60家最大的肉类、鱼类和乳制品企业中,全球有44家企业(占总量的73%)中被列为“高风险”。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耶鲁大学卫生政策联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大海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肉类加工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一般是在密闭的环境当中,有利于病毒传播。从传播途径来看,在食品上发现的新冠病毒都是从确诊的患者那里传播来的,由此形成一个“人—食品—人”的传播闭环。

  《问答》指出,感染人群是特定环境下反复接触进口冷链食品外包装的高风险人群,比如搬运工等。目前没有发现因消费者接触食品和外包装感染新冠病毒的病例报告。

  《问答》称,新冠病毒是呼吸道病毒,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人与人密切接触来传播,经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非常低。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近日也表示,如果消费者不小心买到了污染的食品,感染的风险也是很低的。“只要人们保持手卫生,坚持生熟分开,造成感染的风险就会非常小。”他称。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文章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关键词: 冷链,仓储,物流,供应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