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登录 / 注册

网站地图

广告 广告

•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新闻资讯 > 综合物流 >正文
  • 阅读量

  • 收藏
  • 480
  • 分享

物流企业数字化需谨慎乐观前行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革命席卷全球,各行各业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为各个领域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价值创造和发展机遇,物流行业也不例外。但传统物流企业仍面临着物流数字化程度低,以及想要转型却没有思路和方法等问题,更是容易进入转型的误区……

  数字化转型迫在眉睫

  2020年4月,《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印发,首次将数据列为市场化配置的要素,这意味着数据将成为各方包括物流企业在内发展的重要资产之一。但与传统生产要素不同的是,数据的无限性、非竞争性与非排他性、虚拟性、多样性、时效性、法律属性和权属界定等并不明确,且其价值不存于数据本身,而是需要通过聚合挖掘才能凸显。

  这对于多数还囿于传统管理思维下的物流企业而言,无疑对其数据资产的有效配置提出了新挑战。尤其是在大数据环境下,数据的合规与可信、隐私与安全、质量与治理,都需要有不同于传统要素资源的理念、方法、技术与手段。而这些对非数字原生且不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物流企业而言,挑战难度不言而喻。

  当下,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数字原生且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第三方平台型物流企业数字化基础与发展势头良好外,其余绝大多数物流企业的数字化基础薄弱,数据信息的碎片化、孤岛化历史包袱沉重,数字化思维滞后,数字化意识淡薄。因此,也造成了传统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之路注定艰难。但在数字化时代来临之际,传统物流企业势必要转型,因为这不仅是时代的要求,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政策成助推器 引领数字化发展

  其实,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同时,还首提了“创新供应链金融服务模式”。可见,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性、战略性与先导性产业的物流业以及作为市场主体的物流企业,其数字化转型及基于数字化服务创新与价值创造,在“十四五”期间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并实现质的飞跃。

  3月中旬,事关未来15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为《纲要》)正式印发。《纲要》突出了现代物流的核心功能即流通体系的支撑作用,并提出要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聚焦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供应链金融、信息数据、人力资源等服务创新发展;聚焦增强全产业链优势,提高现代物流、采购分销、生产控制、运营管理、售后服务等发展水平;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支持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流程再造等新型专业化服务机构发展;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企业。

  同时,《纲要》还对我国物流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并指明了新方向。一是要高质量、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努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二是商贸、城乡、制造业、智慧、绿色与应急等物流将得到重点发展。总之,无论是高质量融合与创新发展,还是包括智慧物流在内的多个重点专业领域的物流发展,都要求物流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与步伐。

  当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已经步入供应链管理时代,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生态圈内功能互补企业间以及企业内部沟通与外部衔接,都需要数据信息互联互通、实时交互和多方共享。数据赋能与金融赋能服务日益兴旺,可信可靠的数据流成为大数据环境中风险识别管理与控制的基础与关键。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下,用数据说话、让数据说话的理念,成为物流企业合规经营管理、精益成本控制与项目收益管理的普遍共识与基本方法。

  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技术的发展,让低成本数据采集、传输、计算成为可能。此外,自改革开放40多年来,横跨7个“五年计划”,历经“文档处理数字化”“企业内部信息化”“企业通过互联网广泛连接”“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时代”以及 “人工智能+边缘计算+5G”5个阶段,国家对信息化产业的投资、建设与引导,资本的介入以及企业自身的不断投入等,更是为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可见,物流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与发展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是物流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它们面临的发展机遇良好,但必须面对的挑战也十分艰巨。

  警惕企业盲目转型

  正如前文分析,对那些非数字原生且不具有互联网基因的物流企业而言,它们数字化思维普遍缺失、数字化意识相对淡薄、数字化人才奇缺。但由于受各种媒体与网络宣传影响,它们对数字化的作用与大数据潜在价值又有朦胧的认识,导致决策者虽有投资的冲动,但又方向不明或害怕顾此失彼而裹足不前。于是造成投资大手笔,却又转型不成功;投入数年,团队终解散;起初设想系统轻量化、响应敏捷化,但实际系统越来越臃肿,开销越来越大,最终成为企业的“鸡肋”或“累赘”。此等现象常有发生,这些都不利于物流产业数字化发展与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

  其中,物流企业常见的数字化转型认知误区主要包括:一是将信息化简单等同于数字化。在“数字化”成为热点之前,基于业务流程再造与优化的“信息化”在物流企业中已经开展多年,传统的OA审批、MIS企业内部管理、TMS、WMS、CRM、SRM、财务结算等在物流企业的应用皆是如此,它们是企业实现精益管理的支撑手段。“数字化”是依靠新兴数字与智能技术与云服务,通过网络协同、资源链接、流程重组、数据智能、组织赋能、交易处理,融入数字经济,不断推进企业服务创新、管理变革、金融嵌入,转变服务与管理方式,实现更好的客户体验、更优的服务品质、更强的竞争优势、更高的经营绩效、更广的客群覆盖、更可持续发展的进步与提升的过程,信息化并不等于数字化。

  二是不同企业数字化路径与策略不尽相同。自建或加入数字化平台是物流企业根据自身能力与发展战略以及服务客群需要而进行的战略选择,二者发展路径与发展策略不尽相同,企业在战略层面规划时需要谨慎选择,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三是简单地认为数字化是一种轻资产。数字化人才队伍培养建设、数字化基础设施投入与运营、计算能力的提升与维护等,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持续的投入,数字化是重资产。

  四是对数据的理解过于片面。其实,数据质量、数据隐私、数据安全以及数字化人才队伍是基础,是关键,更是未来。可信与合规的数据是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发展以及基于数字化增值服务得以展开的基础与关键,对物流企业而言,数字化人才队伍是企业顺利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与关键,它们决定了物流企业数字化的质量与未来。

  把控数字化逻辑起点

  如果说服务是物流的核心,那么提供可持续的、使客户乐意付费的服务则是物流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从另一种角度来看,物流企业的数字化,其实是一种有助于企业依托数字与信息化技术,提供可持续的“客户乐意付费”服务手段或新型商业模式。

  这意味着数字化不仅要有助于“解决客户需求服务”的提供,还要求数字化是一种能提升效率也能产生效益的可执行方案与系统的思维方式;同时,数字化更要遵循其基本的商业逻辑,即企业的总产出要大于它的总投入。

  不难发现,物流企业通过实施数字化转型,或是降低了综合成本,提升了总体效益;或是未来能够实现数字资产的变现;或是基于日益积累的合规可信的数据资源,能创新出有价值的服务模式或服务产品,拓展新盈利空间或产生新赢利模式。这正是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逻辑起点,其关键所在是赋能、增值和可持续性。

  物流企业的数字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整体规划,同时还要结合企业发展与客户需要有序分步实施,更要具有数字化思维的人才与团队全流程参与并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物流企业加入或自建数字化平台,战略上需要谨慎选择,因为它不仅攸关企业的发展方向与路径选择,而且还攸关资本与资源投入以及未来企业的治理与营运。但从战术上来说,企业可以乐观前行,因为数字化早已不是单纯的趋势,而是切实的未来。因此,最重要的还是物流企业需要立即行动,全速推进数字化转型,紧跟时代步伐。

  作者系复旦大学上海物流研究院博士后、副教授

  本文来源于物流时代周刊,不代表九州物流网(http://www.wl890.com)观点,文章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关键词: 物流,数字化,企业